太湖石,又名窟窿石、假山石,是一種石灰岩,有水、旱兩種,最早眼宛轉險怪勢,形狀各異,姿態萬千,通靈剔透的太湖石,其色澤最能體現“皺、漏、瘦、透”之美,其色澤以白石為多,少有青黑石、黃石。尤其黃色的更為稀少,故特別適宜布置公園,草坪,庭院旅遊景區等,有很高的觀賞價值。
孤置太湖石假山:孤置應選體量大、輪廓線突出、姿態多變、色彩紋理奇特、頗有動勢的山石。在山石材料困難的地方,也可用幾塊同種山石進行拚接成特置峰石。應當注意自然、平衡。
太湖石假山群置:群置的關鍵手法在於一個“活”字。布置時應有主賓之分,搭配自然和諧,同時根據“三不等”原則(即石之大小不等,石之高低不等,石之間距不等)進行配置。
太湖石假山以造型取勝,“瘦、皺、漏、透”是其主要審美特征,是皇家園林的布景最重要的裝飾之一,是園林石的一種,是大自然鬼斧神工,自然形成玲瓏剔透,奇形怪狀的觀賞石 。
太湖石是皇家園林的布景石材,是園林石的一種.是大自然巧奪天工,自然形成玲瓏剔透,奇形怪狀的觀賞石。它永不重複,一石一座巧構思,自然天成,是疊置假山,建造園林,美化生態,點綴環境的最佳選擇,是一勞永逸的綠色工程。
園林中常常以較少的太湖石精心點置,形成突出的特置石或山石組景。對於用於置石的山石,特別是特置山石,對其形態、紋理、色彩等方麵要求較高,同時要有意境、韻味,給人以思索,達到獨到的藝術效果。置石用的山石材料較少,結構比較簡單,對施工技術也沒有很專門的要求,因此容易實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