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京太湖石的“瘦”、“漏”、“透”、“皺”——
太湖石的“瘦”
中國傳統意義上美學,沒有嚴格的數據劃分,全靠意會,講究的是一種自然和諧與感官舒適。太湖石的“瘦”同樣如此。形如美人,則要婀娜多姿;狀若勇士,則要孔武有力;似山川,則需氣勢磅礴或逶迤秀美;如百獸,則追求體形或動作的相類……說到底,就是太湖石像什麽,則要有什麽樣的神態。
太湖石的“漏”
由於常年湖水的衝蝕,石頭表麵會自然形成“渦、溝、環、洞”,如此一來增加了石頭的肌理感,如同繪畫一般,寥寥數筆增添其中的意境和趣味。
太湖石的“透”
太湖石的透,就猶如人的七竅通一樣,如此“氣”方能在內部毫無凝滯的運行。
太湖石的“皺”
太湖石這種象征精神正暗合了傳統文化中“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”的理念。除此之外,從審美角度來看,皺的表現,增加太湖石的觀賞性,也豐富了石頭擬人化、擬物化的寓意特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