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湖石屬於石灰岩,受到外來力量的侵蝕,比如長期經受波浪的衝擊以及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蝕,軟鬆的石灰岩經過風化,比較堅硬,這樣在漫長歲月裏,太湖石逐步在大自然條件下精雕細琢,逐漸形成了曲折圓潤的形態。
中國碳酸鹽岩分布區很廣,在適宜的構造、岩石和水文地質條件下,均可尋找和開發得用類似江蘇的南京太湖石,多為灰色,少見白色、黑色。太湖石有三種:白太湖石、青黑太湖石、青灰色太湖石。太湖石為典型的傳統供石之一,多窟窿和褶皺紋理,可造假山,以造型取勝,多玲瓏剔透、重巒疊嶂之姿,宜作園林石,點綴園林庭院等人文景觀。太湖石是中國古典園林中常用的石料,或單獨擺設,或疊為假山。
南京太湖石為我國古代著名四大玩石之一,因產於太湖而得名,古代地質運動遺留下來的豐富石材,它是指產於環繞太湖的蘇州洞庭西山、宜興一帶的石灰岩,是古代濱海湖的遺跡,位於江蘇和浙江兩省的交界處,長江三角洲的南部。
南京太湖石原產蘇州洞庭山太湖邊,由於長年水浪衝擊,產生許多窩孔、穿孔、道孔,形狀奇特竣削,自古受造園家青睞。采石工人攜帶工具潛水取石,用大繩捆綁,吊上大船運往工地造園。 大約在100萬年前,太湖還是一個大海灣,後來逐漸與海隔絕,轉入湖水淡化的過程,變成了內陸湖泊。太湖麵積2425平方千米,湖岸線長達400公裏,是我國第三大淡水湖。